|
黄埔军校与苏联的渊源2134
发表时间:2020-03-17 15:49 一座城,一处岛,一所军校,无数故事。1924年6月16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一个值得载入史册的日子。这一天,就是声名显赫的黄埔军校的诞生日。它的诞生,是孙中山先生晚年革命的重要成果。它的诞生,与中国共产党和苏联是息息相关的。 一、建校方针:以俄为师 事情得追溯到上个世纪20年代初,孙中山在国内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直到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结束,仍然没有达成一个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理想。另一方面,在国外,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获得了胜利。当时的《民国日报》社论指出:“吾人对于此近邻的大改变,不胜其希望也”。“以俄为师”,以苏军为榜样,成为孙中山创建革命军的最初认识。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穿针引线之下,孙中山接触到了来自苏俄共产国际的代表。 马林像 孙中山与马林交谈 张太雷任翻译 1921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来到中国,和孙中山进行了秘密会谈。马林向孙中山提出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建议,其中特别提到了“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的基础”。 越飞像 《孙文越飞宣言》 1922年8月,苏俄特使越飞来华,先后与孙中山、廖仲恺举行多次会谈,并进一步商讨建立革命军队的问题。同年冬,孙中山派廖仲恺为代表与苏联代表越飞再次举行谈判,最后达成所发表的《孙文越飞联合宣言》:“中国当得俄国公民最挚热之同情,且可以俄国援助为依靠也。”正式确定了国民党实行联俄政策和苏联援助中国革命的原则。与此同时,孙中山决定改组国民党,欢迎中国共产党同他合作。 1923年8月,孙中山派出由蒋介石率领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访问苏联,考察军事、政治和党务。代表团着重考察了苏军的组织、训练和装备,参观军事院校,会见苏军各级指挥员,并与之进行交谈。苏军的组织、制度和训练等方面的经验,成为后来创立黄埔军校、组建革命军队的原则和模本。 鲍罗廷像 鲍罗廷任国民党组织教练员的任命状 1923年10月,苏联顾问鲍罗廷来到广州,成为孙中山的顾问,帮助其起草国民党组织法及党纲党章,改组国民党。 1923年12月,苏联派遣的第一个军事顾问小组到达了广州,为创办军校作准备。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宣告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 1924年2月10日,经过多次讨论,军校筹备委员会确定军校招生。 1924年4月,苏联红军集团军司令、军长帕·安·,巴甫洛夫抵达广州,任孙中山的军事总顾问。随后,炮兵、军需交通、工兵、交际、卫生、政治方面的顾问陆续被派到黄埔军校工作。 1924年6月,黄埔军校宣告成立。7月18日,帕·安·巴甫洛夫巡视战场时失足珠江,不幸溺毙。10月,苏联政府又派遣由军事政治干部组成的军事顾问团来华协助黄埔军校工作,以加伦将军为军事顾问团团长,接任巴甫洛夫的工作。随同加伦一起到来的有40多位苏联军事专家。 加伦像 苏联军事顾问的到来,为军校的日常教学带来了创新和突破。苏联军事顾问采用了沙盘演示等示范性教学法,形象生动,深入浅出,使学员在课程内容多时间少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掌握要领。术科方面,军校教授的是当时最新式、最先进的军事技能。许多训练课题,军事教官本身都是生手,所以都要由苏联顾问讲解示范。每一个新科目,都先由何应钦总队长集合队长、区队长一起,由苏联顾问亲自示范和反复教练,然后再由各队长分别集合该队的分队长教练,然后再由他们去教学生。在训练场上,苏联顾问的精彩教学使黄埔同学大开眼界。每次射击时,军事总顾问加伦都要亲临靶场按照苏联操典进行教授示范,只见他步履矫健,技术娴熟,深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二、仿照苏联模式设立党代表制度 黄埔军校在开办之初,仿照苏军的制度,建立了党代表制度和政治工作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对于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防止军队成为个人独断专行的工具起了组织上的保证, 标志着一支新式革命军队建立的开始。 苏俄顾问对黄埔创校建军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顾问小组积极协助创办军校并努力指导它开展教学与训练工作;第二,苏俄顾问将红军中的政治教育制度移植到黄埔军校,坚持以政治、军事并重模式来培养军政干才;第三,苏俄顾问在确立黄埔军校及其教导团和党军,乃至国民革命军中的党代表制度方面,起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第四,苏俄顾冋积极指导黄埔军校教导团党军等指战员进行反对封建军阀的革命战争,使这支革命军在各次战斗洗礼中锻炼成长。 苏联顾问在东征途中 三、提供经费物资给予军校坚强后盾 当时鲍罗廷告诉路易士·费希尔,苏维埃政府为这所学校的开办费和经常费捐赠了300万卢布,这大约相当于中国货币270万元。孙中山对张继称,在1924年前后,俄国每年给广东提供200万元的援助,70万元用作黄埔军官学校的费用。苏俄的援助对四顾无援的孙中山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出自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编《黄埔军校图文系列丛书》) 苏联沃罗夫斯基号运送物资场景 小兵们在黄埔军校门口的合影 1924年,军校开学后苏联为军校提供经费十万卢布,枪械八千多支。在《黄埔创始之回忆》中是这样说的:“在一天的下午,总理来了电谕,说苏俄补充我们的枪械船,快到了,叫我们预备收。哈!哈!!天大的喜事,全校自长官以至于学生,无不兴高采烈,尤以一般要革命的学生,喜得无地自容,拍手打掌,说今后革命有家伙了,不愁了。眼望远航船之到来,日如望岁。然而不久就知道,明日下午可到。于是大家忙起来了,收拾储藏的地方、指定保管点收的人员俄国兵船官兵的招待,绳子,杠子,真是忙得不亦乐乎。夕阳将向西了,炮台上的瞭望者报告俄国人快到了。我与多数人都跑到校门外,码头上迎候。远远见白色三烟囱的兵船出现了,满船挂起旗饰,船尾上悬的一面红旗,角上有白的,是斧头刀…天明了,全体动员,学生做了码头小工,队上官长做了工头。大木箱,小木箱,一箱,一箱又一箱;大的大到一丈见方,小的至少总有三五尺。七八个人一扛的,一二十人一扛的,多的四五十人一扛的……长枪八千支,还有小手枪十支八千支枪完全没有刺刀,俄国式的步枪,每枪有五百发子弹,是一个很大的数量。”1925年和1926年,苏联又先后运来五批军用物资,为军校的办学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黄埔军校建校初期,无论是办学方针、编制体制, 还是政治教育、军事训练,都深深地打上了苏军的烙印。苏军顾问的指导以及党代表制度的建立,都是使黄埔军校成为近代史上不同于其他军事教育机构的关键。 苏联的红色使者,不仅代表了那段革命岁月中的一种友谊,也代表了一个穿越时空的历史符号,留存在人们的记忆深处,印刻在了黄埔军校的历史丰碑之上,对中国革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章分类:
成长收获
|